学生风采

溯源中国梦?北大之行

小组成员:肖亚卓、谭亚松、翟士英、田园、熊瑶、许艺丛、赖梦介、曹丰玉。

活动时间:525

活动地点:北京大学

去年11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定义为“中国梦”。这是“中国梦”第一次官方的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口中说出来。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仔细揣摩这十个“更”,教育被排在了第一位,而后面的几个“更”的发展,十有八九离不开教育。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之于国家、社会、人民,其作用可谓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梦”是“中国梦”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而我们组的同学在仔细研究后发现,北大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教育梦”的发展轨迹息息相关。于是我们选择北大作为我们“溯源中国梦”的活动地点。

    论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北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之先河,“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历史赋予北大的艰巨使命。彼时之中国,刚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许多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要想真正强盛起来,仅仅依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那么,什么方法才能治本呢?于是有人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光绪皇帝的重臣孙家鼐也认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兴旺,首先要开办学堂。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京师大学堂应运而生。她承载了那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中国梦”,即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国家之现状,以人才的培养带来国家的振兴。

    时间来到20世纪初,1916年,北大迎来了一位新的校长,他就是蔡元培。他在任期间,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大学教育理念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二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三是“五育并举,培养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四是“教育独立,不受政治影响”。即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治学理念依然值得当下的大学借鉴与学习。正是在蔡公的带领下,北大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它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现代大学的模型,并且造就了一批具有科学、民主思想的知识精英,正是这些知识精英,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如果说“五四”是共产党人开始追寻”“中国梦”的起点,那么北大无疑是这个起点的真正源头。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悉心关怀之下,她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句“小平你好”,几乎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而这句口号的来源正是北大。1984年国庆节大阅兵时,北京大学的学生队伍走进天安门检阅台,呼啦一下子展开了一幅光彩夺目的大标语:“小平您好!”之后的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册,以及关于邓小平一生功绩的纪录片都是以此口号作为标题。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属于邓小平这一代人的“中国梦”,北大学生的此举正代表了当时的青年人对这个梦想的积极响应。

    1998年,在北大的百年校庆上,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讲话,提出要把“北大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回顾百余年的历史,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大人前赴后继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对于“中国梦”的责任。

    北大的发展其实也正是中国百余年来的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北大人正是中国数以亿计的青年人中的杰出代表。漫步如今的北大中,我脑海总是会浮想起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对中国之少年的寄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我们青年人的努力,我们青年人能否达到祖国对我们的要求则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由此看来“中国梦”与“教育梦”同根同质,而要实现“中国梦”,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没有众多人才的培育,“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失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教育必将继续奋勇向前,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向着最美中国梦,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