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培养

我系学生参加暑期四川西昌支教

远山的呼唤
                             ——记暑期四川西昌支教
 
    彝族,一个依山靠水而住的民族,靠着大山的哺育、大河的滋润,彝族人便也是一个个青山绿水间的精灵。
    暑假期间,我们有幸去到了四川省西昌市昭觉县的一所农村小学,和那里一群长在大山、天真烂漫的孩子共同走过了12天的旅程。对于他们,我们的到来也许带去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开启了他们走出大山、去触摸外面世界的好奇心;而对于我们,他们则为我们进行了一场灵魂深处的洗礼,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升华——在那里我们的心灵不止一次的被深深触动、震撼。
    站在昭觉的小广场前,不经意间轻轻抬头,云雾缭绕之下的大凉山支脉便闯入眼底。而那云雾消散的山脚下便有我们支教的所在地——瓦尔小学。
    11日的清晨,远山之间还缥缈着薄薄的晨雾,山路两旁清翠的如水彩晕染的稻田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我们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远远的能看到学校的时候,便有一群孩子跑来帮我们抬东西。我们真诚地说声谢谢,孩子们便一个个涨红了脸,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们从北京给孩子们带去了文具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发放这些学习用品的时候,孩子们依次到前面来领取,一双双“小黑手”接过东西后便如同一头头小鹿飞奔回了自己的队伍中,只留下一声声含糊不清的“谢谢”、一个个害羞的眼神和一串串欢快的笑声。霎那间,我们又见到了久居都市的人们那份早已久违的质朴与单纯。
    愈是偏远的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残留的便是愈多。所幸的是,从2004年开始,邓小平的女儿邓兰便在四川省的几个贫困县资助建立起了“女童班”。很多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女孩子得以重返校园,因而,她们也更珍惜这失而复得的上学机会,求知的欲望便也愈发的强烈。在女童班的课堂上,我们总能察觉到有几双闪烁着灼灼求知欲的眼睛在冲我们微笑。看着这一双双美丽的眼睛,我们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笑着笑着却笑出了泪光、笑出了心痛:地区的差异让那些在一般孩子眼中最平常的事情,甚至是有些厌恶的事情——读书——在她们的眼中成了一种莫大的幸福与快乐,而她们也竟是如此的欣慰与满足!
    家访的时候,很多家庭的赤贫再一次让我们震惊:低矮的土坯房、漏光漏雨屋顶、极其简陋的家具、人畜共居的生活习惯……喟叹之余,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为何偏远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是如此之低——温饱尚不能解决,又怎会奢谈上学读书!拮据的家境让很多孩子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男孩子小小年纪便出去打工,女孩子也不得不辍学回家种田、带家里更小的弟弟妹妹或是索性远嫁他乡。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肩上是否有生活的重担,孩子们天真无邪、阳光可爱的天性是相同的。从我们到的第二天起,每个老师都收到了孩子们亲手采来的野花、野果。而在我们教会他们如何写信后,来自学生的信件便是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我们这些个“老师”们在办公室的话题经常是哪个老师又多收了几束花,哪个老师又多回了几封信。
    分别的时刻是最让人伤感的时刻。我们离开的当天,孩子们久久得拉着我们的手不肯放开,泪眼婆娑中与我们相拥而泣。汽车缓缓的启动,孩子们向我们挥泪告别的身影越来越远,而在我们的脑海中,孩子们的模样却始终清晰:阿依、伍果、伍作、罗阿明、阿西阿加、牛牛、吉利伍呷、伍枝、阿火、罗霞……想起这一串长长的名字,那一个个或是活泼,或是腼腆,或是机灵,或是可爱的面孔便如此鲜活的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也慢慢品味着这12天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这份感动与馨香。
    大山哺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彝族人,却也圈住了他们走出大山的梦想、缚住了他们外出闯荡的双脚。我们的支教或许让更多的山里孩子看到了外面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孩子们睁大了一双好奇的眼睛,开始对外面的世界细细打量,然后发出了来自心底的呐喊:我要上学,我要走出大山,我要去看外面的世界!而远处静默的大山,默默地注视着这里的一切,默默地笑了,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向大山外面的人们发出了自己的呼唤……
 
2005512甄玉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