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经济学院举办“外交学院金融硕士行业导师座谈会暨入世20周年的中国金融业研讨会”

2021年12月5日,“外交学院金融硕士行业导师座谈会暨入世20周年的中国金融业研讨会”线上举行,部分行业导师、特邀嘉宾、国际经济学院部分教师与金融硕士生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由国际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教授主持。欧老师在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之后,隆重介绍了到会的嘉宾,并向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国际经济学院院长张翠珍在致辞中,首先向与会专家表达真诚的谢意,并回顾了金融硕士生在学科竞赛和科研方面的优秀表现以及首届毕业生喜人的就业情况。我院2019年开始招收金融硕士生,学生们在高手林立的CFA投资分析大赛华北赛区的比赛中连续两届都获得优异成绩,不少学生积极参与在校教师或行业导师的课题并有成果发表。2021届首届金融硕士生除一人因个人安排主动推迟就业外,其余都在金融机构、非金融中央或地方国企就业,或考取中央或地方公务员或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行业导师及业界专家在教学、实习与就业等各个环节的大力支持。接下来,她对会议研讨的主题和背景作了引领性介绍。入世20年来,中国金融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举办此次座谈会,有利于金融专硕师生与业界嘉宾交流探讨,了解过去20年我国金融发展成就,熟悉我国金融行业现状,理解金融业的发展前景,找准自身定位,从而为我国金融业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

随后与会专家逐一发言,并与老师及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研讨会会议上半场的主题为“入世20周年的中国银行业”。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老师在回顾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早期探索后,总结了入世后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五个特征:一是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二是海外并购成为非常重要的海外机构拓展方式,三是境外机构布局优化,四是境外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五是中国银行业机构在全球银行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接着,他客观地分析了我国银行境外发展的主要困难,如盈利难、资产规模增长难,网点布局不平衡,产品和服务能力尚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推进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六点建议,一是合理制定海外发展战略,二是根据战略与当地监管环境完善全球机构布局,三是选择最优发展模式,四是根据不同市场优化业务的战略选择,五是探索合适的海外机构管理模式,六是注意风险防控。最后,宗良老师还对学生们如何学好金融提出了中肯建议,特别提醒外交学院学子充分利用外语、国际视野的优势,加强科研训练,提升综合能力,努力在中资银行海外业务发展中贡献力量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宋效军老师首先回顾了入世20年来中国银行业发展各项指标的纵向变化他说,2020年底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所有者权益、税后利润分别是2003年的11.5倍、25倍和74倍,同时资本回报率大幅提高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以及拨备覆盖率大大提升。接着,他将中国的代表性银行与全球大型活跃银行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更是惊人。然后,他特意比较了入世20年来中美金融结构发生的变化。最后,宋老师总结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银行业行稳致远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实现银行业发展,中国银行业还需要努力的主要方向:(1)服务好国内需求,提高客户满足度;(2)借助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等契机促进金融改革;(3)服务好科技创新,打造金融、科技、产业的良好循环;(4)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5)从房地产、重资产抵押式金融转向科技、大数据支持下的信用金融。对于我校金融学子,宋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要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2)根据行业前途和个人兴趣做好职业规划;(3要保持自信,多读点看上去无用的书,保持永远学习的习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老师的发言围绕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三次转型展开他把入世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世后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改革,即通过国有银行注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上市来推进银行业制度创新。第二个阶段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到2016年,出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考虑,这一时期流动性比较充裕,银行信贷规模增长很快,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刺激了各种创新活动的产生特别是同业业务的发展和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以来正在进行的转型阶段。一方面,银行要适应新的监管模式。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业包括银行业应该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并做好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工作。管理层从资本、资产以及负债等各个方面加强监管来推进银行更好地回归来源,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银行业也要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格局,要适应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需要重新调整资产结构。对于金融人才培养,温彬老师认为,当前金融业人才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金融科技人才需求增加,学校应当加强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

清华经管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张春子特约研究员重点就202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做出展望和对策分析。认为,后新冠疫情时期,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中孕育着巨大风险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全球地缘政治较量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及分化性明显增强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和中枢的商业银行要增强危机意识、宏观意识、战略意识,科学创新,破解新矛盾、打开新格局,加快从规模银行、重型资产银行到价值银行、轻型银行、绿色银行的历史性转变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支持动荡世界中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对于外交学院金融学子,张春子研究员提醒同学们要发挥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优势,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吃苦精神,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做好。

华夏银行旗下龙盈智达科技公司的首席数据科学院王彦博老师从金融科技的业务发展和技术手段开始,讲述了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重点讲解了在产业数字金融和开放银行的新业态发展背景下小样本建模在智能风控应用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包括KNNARM、迁移学习、联邦学习、数字孪生等小样本建模的具体算法。针对没有计算机或数学统计背景的同学如何学好金融科技,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工具的入门更加简便了,而且对于数据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业务的理解和熟悉业务逻辑,只要同学们感兴趣、沉浸下去是能学好的。作为金融硕士《金融科技》的主讲老师,他表示会继续为同学们学习金融科技提供支持和帮助。

研讨会的下半场主题为“入世20周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专户投资部总监孙卫党老师结合自己在中国股票市场近30年的经历,把中国股票市场分为三个阶段,即混沌期(2000年之前)、快速发展期(20012016年)、初步规范期(2016年以后),并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市场波动大、趋势不强的规范化初期。入世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在发展中规范,标志性的事件主要是《证券法》的出台、股权分置改革、中小板及创业板的推出,但市场的规范性比较差,野蛮生长,还出现了股灾,市场波动性非常大。2016年之后,股票市场的规范性增强,标志性事件如20166月中国的上市股票被纳入明晟指数,股票投资朝价值投资转变的结构性变化即小公司与公司的估值的差距在缩小。他也坦诚地说到中国资本市场还有许多规范发展的空间。孙老师也分享了他对证券行业职业发展基本路径和证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理解,特别提醒同学们保持较强的学习能力、培养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学会风险管理能力和养成敬畏风险意识及保持良好的心理与身体状态。

北京吉力创投执行事务合伙人朱筠笙老师阐述了中国股票发行制度变革与股权投资实践,他回顾了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从审批制、核准制到注册制的变化。他说在审批制和核准制下股权投资分别主要以审批指标和机构保荐为依据,在注册制背景下,股权投资策略需要更重视行业和公司选择、注重长期投资价值,其中公司的成长性是投资的第一要素。

联合信用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聂逆老师讲述了入世以后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认为当前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得到监管机构的进一步规范和要求,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市场化程度不够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2)违约概率积累不够,市场公信力不足3)评级虚高、级别竞争严重等问题。接下来聂老师重点谈了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趋势,即行业内的重组、国际化趋势、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内部评级的发展对外部评级的挑战。聂逆老师最后从信用风险与管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出发,分享了对人才培养的看法。他说,这一领域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非常高,要熟悉宏观经济、行业分析、财务分析、量化建模、数据应用与处理,特别是对信用风险、估值风险及组合风险要有专长,建议学校开设信用风险管理课程。

宁波君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苏健老师结合自身从业经验重点分享了对股票投资的理解,他认为股票投资是对认知的变现,一方面是对上市公司和投资标的认知,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和世界、时代变化的认知。他列举了对一些行业的看法,根据时代变化的特征与趋势的认知,谈了自己的股票投资逻辑和投资哲学。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本科毕业后,苏健校友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在监管部门、交易所以及券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以自身的经历向同学们说明,投资是需要历史观和全球视野的,在外交学院的四年学习为他后面的投资实践提供了营养。

北京端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阳老师讲述了风险投资(VC)行业的特点、资金投向、资金来源、运作方式、法律结构和投资关注的方向和要点,并介绍了VC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她特别强调,如果同学们未来要从事风险投资,一是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除了经济金融知识外,还要懂法律、企业管理;二是要有快速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乐观的心态;四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商务拓展能力;五是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万泰雷作为校友一直关注着金融学子的成长,万泰雷博士认为新时代所需要的金融人才,应该具备四点基本素质:快速学习能力、开创精神、国际视野和包容性思维以及进取而不贪婪的正确价值取向。

最后,欧明刚老师再次感谢所有老师和嘉宾的分享与指导,期待各位专家以后给予持续指导。他也希望同学们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好好消化此次座谈会的丰富内容,深刻理解中国金融业发展走过的道路和发展逻辑,把握新时代金融带来的新机遇,吃透行业专家们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练好基本功,更好地为更加开放的中国金融事业服务做好准备。

顺应中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的大势,外交学院于2009年起招收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自招生以来,金融学本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与较高的就业层次或升学层次。2019年金融硕士开始招生,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目前已经拥有一批高责质的专任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行业导师队伍, 行业导师及其他业内专家深度参与学生培养,承担课程教学、开设专题讲座、批导学生参与课题或论文、指导或推荐实习就业等。当前,我院金融行业导师正在不断壮大,将在金融硕士人才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