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国际经济学院举办“牧草产品贸易对中国草原质量和畜牧业生产作用的实证分析”讲座

2022127日下午,国际经济学院举办了“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Forage Product Trade on Grassland Quality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China(牧草产品贸易对中国草原质量和畜牧业生产作用的实证分析)”为主题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贸系主任郭志超副教授主讲,国际经济学院何敏老师主持。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牧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中国草原面临着严重的土地退化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都严重下降,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牧草匮乏不仅是草地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牧草产品贸易作为重要补充缺口的手段,当前较少有研究关注牧草产品贸易与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发展的关系。因此,郭老师的文章重点对于牧草进口、草地质量和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测算,文章重点对近年来我国牧草贸易、七大板块的草地质量、畜牧业生产等情况进行了介绍。虽然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2021年,我国仍存美国进口143万吨牧草,占总进口70.14%,其次分别为西班牙(27.44万吨)、澳大利亚(21.22万吨),还有少量来自南非和加拿大。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关系分析等,文章的主要结论有:1)牧草进口和草地质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通过牧草进口,可以为牧民提供额外的饲料来源,进而可以减少草原的过度放牧和开发,有助于恢复草地资源的生态容量,包括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草地生物量、改善土壤性质、以及净化空气和吸收噪音、降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护水环境和气候等生态价值。2)牧草进口和畜牧业生产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在不同畜牧业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其中,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区和东北地区牧草产品贸易与畜牧业生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优质牧草的进口不仅能够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助于调整畜牧业结构,例如用草食性牲畜取代粮食牲畜(如生猪)进而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政策制定者在草原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贸易对于环境和相关产业的影响。

本次讲座以郭老师在SSCI期刊Land上发表的文章作为主要内容,在讲座中,郭老师还就英文论文的选题、结构、各部分写作中如何表述、重点注意问题、以及投稿发表等进行了讲解。

最后,郭老师与参加讲座的师生就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郭老师专业的内容、扎实的数据、严谨的分析、生动的讲解,令与会师生深有启发。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