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奥运传承 教育为本

    我系2003511班撰写的论文《奥运传承 教育为本》在北京2008首届奥林匹克文化节之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研讨会上作大会交流。
 
奥运传承,教育为本
    提到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召开,每一个华夏子孙无不兴奋激动,满怀憧憬。未来的北京会变得何等美丽,2008年奥运会将会召开的何等盛大,一定超出我们的想象。现在,犹存在脑海中的仍是申奥成功那夜举国欢庆的场面,以及此后带给我们的种种兴奋。作为学生,尤其是即将在08年前毕业的一届大学生,我们一直在思考着奥运会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更进一步思考着奥运会的辉煌而又曲折的发展历史,不禁会问: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今年,国际奥委会已宣布:2003年为“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年”,号召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各国和地区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组委会,在2003年广泛开展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的活动。而作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文化与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也在积极宣传和倡导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多次举办奥林匹克文化论坛、奥林匹克体育与文学大赛和体育与美术大奖赛等。现任奥委会主席罗格指出,多年来,国际奥委会在传播和发展体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相对来讲,国际奥委会的三大因素之一—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还没有得到奥林匹克运动参与者的足够重视,其影响也远不如体育本身。他认为,体育、文化与教育和环境保护是国际奥委会的三大因素,体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心,是主要载体,突出体育是应该的。近年来,体育市场开发和发展很快,也很有成效,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但是,他指出如果只注意体育和市场开发,而不注意同时在开展体育过程当中加强对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体育就可能走向歧途。1999年爆发的盐湖城申办冬奥会丑闻而引起的信誉危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还有,体育运动发展中出现的兴奋剂问题、裁判问题、暴力问题等,他认为,这些都与缺乏对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的正确理解有关。
    教育与体育看似属于不同的范畴,而实际上,如果纵观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它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 —— 一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更是一个承载着厚重文明的古国,这就决定了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起就与教育文化休戚相关,互进互促。读完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永恒的坐标》后,我们更会深刻领悟到这一点。古希腊将健康的概念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人类接受,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它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希腊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运动在人类教育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简单的肢体健康教育逐步发展,慢慢演变,直到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教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
    不仅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如此,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体现了这一点。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就提倡通过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的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这正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
    体育与教育、教育与文化、文化与体育,这几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形成了顾拜旦所创立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基础。顾拜旦不是一般地提倡体育,而是强调体育必须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得到的不仅是发达的肌肉、匀称的肢体、机敏的头脑,还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所以,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设计构思,主要是围绕着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主线而展开的。何振梁说,顾拜旦主张奥运会应该是“体力和脑力的结合,相互帮助和竞争的结合,崇高的爱国主义与完美的国际主义的结合,应当是人类团结的重要节日。”
    在中国原始社会瓦解,封建制度形成的春秋时期,社会思想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各自对社会变化的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广收门徒,传说孔子门徒有三千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位,大部分人都受到了一次教育的“洗礼”。而此时,也出现了一种毛皮制成类似球的东西,这就是现代足球的前身。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周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景象,社会经济繁荣,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唐代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度,笼络大批的优秀人才。随着私学的兴盛,体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角抵、击剑、秋千等体育项目也开始在民间流行。
由此不难看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教育上。如果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人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会拉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体育就是一个侧面。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十分有利于带动北京及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譬如北京的房地产开发、旅游、餐饮业在奥林匹克运动的鼓舞下会更加朝气蓬勃。这将大力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股巨大的能量,教育的软硬件设施也会日益的完善,贫困山区的孩子也会以最纯真稚嫩的笑脸,伴着朝霞蹦蹦跳跳的迈进校园。
    同时,在人文奥运响亮口号的感召下,人们更加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还是尚未入学的儿童都如饥似渴的汲取英语知识,运用这个语言的工具。2008年日益临近,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奥林匹克圣火的热度。
    现在是群雄逐鹿的时代,这个“鹿”就指经济。鹿死谁手,经济力量是否能充分发挥起来是会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的。奥运作为体育运动的象征,与教育在本质上同属精神文化的范畴。
    历史运行至今,经济对文化深入发展和多样化的呼唤已成潮涌之势。而奥运与教育的蓬勃兴起,正以强劲的力量扭紧经济的发条,为历史加速提供不绝后劲。因此,地球村上慧眼犀利的居民纷纷把靶子射向文化领域中这两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使者,以两股清新逼人的力量托起繁华的物质世界。
    另一方面,奥运与教育在经济走势和文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也逐渐走近,相互依赖。当奥运成为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文化需求后,必然要求与相调和的教育变动完善。“更高,更快,更强”也以一种新的诠释刺激教育在内容和精神上的深入发展。体能的提高激活了教育方式,也在精神上促进学生人生境界的拓宽。教育需要奥运精神。现实告诉世人,八股取士的教育方式与体育严重脱节的方式已成逆道,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时代已经过去。教育需要奥运血液的注入,更高层次的教育要求更广泛的融合。同时,奥运已经超越了体力运动的概念,而代表一种文化与精神的时候,也更加需要教育的贴近。奥运已经走向绿色,走向人文,走向科学,也就更加必须走近教育。
    为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北京欣然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发展的经济,成为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有力保障,而由此带来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又将北京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这种变化将是具体而深刻的,相信很快人们会从身边更加便利的设施,更迅捷的交通,更文明详细的社会环境中充分的感受到这一点。
    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浓厚的人文氛围,独特的城市人文气质,一直吸引着各国人民。今天,我们将敞开胸怀,以博大的心胸接纳来自五大洲不同的声音,世界的东方即将响起和平、有益的歌声。古老的文明遭遇现代奥林匹克,又将碰撞起闪亮的火花。
    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既有浑厚的历史积淀,又有蓬勃的青春活力。我们自己是否能向世人充分展示新北京,新奥运,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来回答。
    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地区教育事业带来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北京的后盾是中国。2008年奥运会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整个中华大地都在为这次盛会做准备。北京是龙头,中国其他地区是龙身,龙头的摆动带起龙身也随之起舞,然而,如何“舞动”?怎样的舞动才能更协调一致,让“中国龙”借奥运之机展现在世界面前?
    首先需要让各地区人民了解奥运,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的文化。了解的过程就需要教育。在社会上的整体教育可以带动起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或许可以在中国掀起一个学习、教育的热潮。这对中国少数不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也是一个契机,政府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来开展相关教育,赶一下奥运的“时髦”。
    同时,我们不只是奥运的“看客”,相当一部分人员需要加入到奥运会当中。而如此世界性的盛会必然需要相关参与者深入了解它的运作与机制。这又必然带动起人们对国际经济法规与外事相关制度方面的学习。这在相对缺乏与外界交流机会的中国又是一次绝好的了解世界、学习世界的机会。教育界无疑是这次机会的一个极大受益者。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奥运带动教育,教育又推动奥运,奥运与教育不可分割,浑然一体。
通过举办奥运会这一平台,我们将向世界全面展示北京独特的人文气质,证明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胜任组织一届精彩奥运的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向世界展示北京的风采,尽显中华民族的精神。
    奥运传承,教育为本。说了这么多,仍难以将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关系说完,说尽。就像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一样:更高、更快、更强。就像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一样,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将不断延伸,更加密切。
    作为外交学院新一届的学子,未来的大学生,我们对未来怀着憧憬,对2008奥运会充满期待。那时我们已经毕业,我们中也许有人正在北京奥运赛场同外国友人观赏激烈的比赛,或是在异国他乡的电视机前为祖国的奥运健儿助威喝彩。但无论何地何方,我们都将无比自豪。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关系,让奥运精神在中国的大地上大放异彩。
国际经济系     2003511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