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江瑞平副院长到国际经济学院指导教学科研工作

    2014年11月4日晚,国际经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在展览馆路校区召开了“教学科研发展”会议。江瑞平副院长受邀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和工作指示。目前,学校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即教育部审核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及一流学科大学建设等。在此背景下,国际经济学院希望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把各项工作落实好、做到位。会议由国际经济学院院长竺彩华主持。

 

江院长首先对国际经济学院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指出,国际经济学院在专业教学英语化改革方面为学校作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上学期课堂评估结果,重点表扬了杨莉教授和邓鑫副教授在教学中的突出表现,希望国际经济学院老师们延续严谨治学的作风,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随后江院长主要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和国际经济学院科研发展两个方面跟老师们沟通了他的想法并布置了相关工作。

在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面,他作了简短的阶段性总结,尤其强调要以“平常心,正常态”去面对教学审核评估,目前应积极查找问题,切实整改。例如,学校目前正建议老师们设立开放办公时间,拟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中心等,从而使老师们可以更加及时地解决学生的课业问题以及在第三方监管部门的监管下提高教学质量。

在科研发展方面,江院长希望国际经济学院紧握学校参与教育部协同创新工程建设的机遇,提升经济外交研究水平,扩大国内外影响力。基于国际经济学院在经济外交研究领域的已有积累和与国际经济司等协同单位的密切沟通,江院长提出了经济外交研究“2+3”框架,即两大研究方向和三项重要工作。

两大研究方向是指中国特色的大国经济外交和“一路一带”。建构中国特色的大国经济外交理论符合中国外交大战略的需要;“一路一带”最早出现在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10月参加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的“2+7”框架中,随后其重要性不断提升,目前亦已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这两个研究方向,使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有利于国际经济学院基于中国经济外交实践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三项重要工作包括:拟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下的)中国经济外交研究会、改版经济外交年度报告和召开高层次经济外交研讨会。在已连续出版5年的《中国经济外交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改版后的《中国经济外交年报》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对中国经济外交进行年度总结和趋势展望;下部分将结合召开经济外交研讨会之机,特约经济外交领域的知名专家撰稿,同时择优刊登国际经济学院老师们提交的相关学术论文。

会议最后,竺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首先感谢江院长对国际经济学院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尤其感谢江院长结合学校创新协同工程建设给国际经济学院提出的远景规划和具体改革措施,为国经未来的科研创新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竺院长指出,国际经济学院目前也可谓处于“三期叠加”时期,由此也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期叠加”包括教学改革处于深化期,科研发展到了突破期和国际经济学院整体发展迎来机遇期。教学改革深化期主要是指专业教学英语化已取得初步成绩,但目前必须从过去“重数量”转向“重质量”的轨道上来,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科研发展突破期是指经济外交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年度报告也得到外交部的认可,但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外交研究专家还不够多,希望教师们能够深入研究相关议题并协同合作,从而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争取出一批国内一流的经济外交研究专家,从而为国际经济学院在经济外交研究领域创出牌子和路子;整体发展机遇期是指在目前学校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的过程中,只要国际经济学院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就一定能够克服目前发展面临的很多瓶颈因素。为此,竺院长也强调,机遇实际上也往往伴随挑战,没有挑战就没有机遇。因此,她希望国际经济学院的全体教师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和学院交给每位老师的任务,更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在工作中积极创新,合力为国际经济学院谋求更好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院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